校長的話()


題目從埃及旅遊得來的反思
 

 

小學時曾聽聞船也可爬山,那時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我在埃及竟可親身體會。

原來尼羅河早已被很多不同的水閘劃分成不同的區域,各區域實分佈在不同的等高線分區內。遊輪慢慢駛入其中一道水閘,前面的水閘早已關上,待船後面的水閘也關上後,水閘間便注入河水,遊輪隨水位上升,當與前面水閘背後的水位一樣高時便打開前閘,遊輪便向上爬升一級。如是者,遊輪便可向上爬;反之,則可下山。這個方法真是聰明。

當遊輪在河面疾駛時,忽然有幾艘快艇向船邊駛來,快艇上有人叫賣,原來是販賣當地漂染的圍巾。遊輪上的客人倘有興趣購買,快艇上的小販會把圍巾用膠袋封妥,然後拋到遊輪頂,遊客倘買,可交錢予遊輪的船員;倘若不買,船員會把貨物先行收回,待所有買賣完成後,一併把費用及退貨交回快艇的售賣員。快艇上小販拋擲貨物的技巧十分熟練,每次拋出的貨物均落在遊輪頂這種售買貨品的方式已超過50年,倘若遊輪與快艇之間沒有默契,快艇就很容易被遊輪撞翻了。

我們行程的其中一個節目是坐馬車遊名城樂蜀的村莊。馬車車主是一位穆斯林教徒,年事已高,他的馬也老,因馬車太殘舊,沒有團友願意乘坐,惟馬車數量有限,於是我就免為其難地上車。但不要小看老馬伕的實力,馬車在大街上疾馳,還與前面的駿馬競賽,時而迎頭趕上;時而避人拉韁;不過不管車伕怎樣敏捷,車輪還是滾在馬路上眾多的馬糞上。走進穆斯林的村莊,四周房子簡陋,相比六十年代新界的鄉村還簡陋,這裡大多為木屋或茅屋,煮食的燃料為柴枝,不多使用電器。下車前車伕要求打賞,雖然言語不通,但從他的表情,相信他正表達自己年老、家境貧困,惟領隊早已叮囑,千萬不要個別給車伕打賞,領隊會中央處理,免得因遊客打賞不一而引起爭執。事後聽說,車伕的確曾因打賞不一而心生怨懟,但由團友繳付的一美元打賞竟變成一鎊的埃及元,兩者實有十三倍的落差。

從紅海邊的洪加達走到開羅大概要五小時車程,沿途經過沙漠,我還看見海市蜃樓之後經過很多荒野村莊,在村莊間看見很多被污染的河道,當中不但有垃圾,更有很多動物的屍體,衛生環境惡劣,完全可體會貧窮的一面。

從一支原子筆、一個穆斯林馬伕的生活、五十年不變的販賣形式、佈滿沙塵的畫冊和佈滿動物屍體的河流,這些都反映埃及人民生活的困苦,但這豈不也反映當地政府管治的能力嗎?

反觀今日香港的情況雖然仍有很多可改善之處但比起我以上的旅遊經驗已是好很多了同學們我們要不斷改善自己的不足,力臻完美但亦要常存一夥感恩的心